【分析】
拆模后,預留門(洞)口扭曲、歪曲、不方正。門洞口預留位置不正。尤其是門(洞)口一側常設有小斷面柱子,容易出現嚴重蜂窩、麻面。后立門口的預埋木磚振搗混凝土時容易移位,甚至找不到。
原因分析如下:
1.門口固定不牢,澆筑混凝土時位移變形。
2.門口兩側混凝土沒有同時均勻澆筑,或兩側澆筑高度差太大,造成受力不均,將門口擠偏。步混凝土澆筑高度過高,也會造成門(洞)口下部變形過大。
3.門(洞)口尺寸與墻厚相同,鋼模壓口不嚴密,支撐不牢,容易發生位移和漏漿。
4.假口拆模時用大錘猛擊,模板被砸壞,重復使用時容易造成漏漿。
5.門(洞)口邊(尤其是小柱、門頂暗梁)鋼筋較密,振搗不實,產生露筋、蜂窩或孔洞。
6.木磚固定不牢或受振搗過猛,發生位移或掉落。
【分析】
測量時,發現混凝土結構層標高及預埋件、預留孔洞的標高與施工圖設計標高之間有偏差。
原因分析如下:
1.樓層無標高控制點或控制點偏少,控制網無法閉合;豎向模板根部未找平。
2.模板頂部無標高標記,或未按標記施工。
3.高層建筑標高控制線轉測次數過多,累計誤差過大。
4.預埋件、預留孔洞未固定牢,施工時未重視施工方法。
5.樓梯踏步模板未考慮裝修層厚度。
措施
1.施工前認真核算施工荷載,必要時在施工荷載較大的混凝土梁、板下加設臨時支撐。
2.施工中,拆除混凝土模板和支架時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或規范要求,合理安排好各工種的交叉作業,控制施工荷載不超量,拆下的磚、鋼模板和鋼管腳手等不應集中堆放在某個部位。
【分析】
由于操作者不了解混凝土拆模時所需混凝土的強度要求,急于周轉模板,過早的將混凝土強度等級還沒有達到設計要求的梁底模拆除,此時混凝土梁不能承受全部使用荷載,造成梁的裂縫破壞,嚴重時甚至坍塌的質量事故。